top of page
搜尋

智慧財產權與國際貿易的拉鋸戰

已更新:3天前


ree

在全球化與地緣政治競爭交織的時代,智慧財產權與國際貿易的關係越來越緊密。從專利爭奪到技術封鎖,從藥品專利戰到AI算法所有權,國際貿易戰的背後,其實是一場「專利與創新主導權」的拉鋸戰。​

2025年,美國與中國的貿易衝突再次升級。總統特朗普宣布新一輪高關稅措施,並特別針對「專利藥品」與「高科技部件」實施懲罰性關稅,理由是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上依舊「不對等」。這場圍繞智慧財產權的戰爭,不僅重塑了全球貿易格局,也深刻影響了創新產業的發展方向。​


專利成為國際競爭的新戰場

早在「中國製造2025」計劃啟動之初,西方國家就已對中國在技術轉移、軟體與製造專利的策略保持警惕。美國貿易代表署(USTR)指控中國「利用強制技術轉讓與專利模糊地帶」侵犯外商權益,並以此為由發動了史上最嚴厲的貿易懲罰措施。​

白宮數據指出,美國企業每年因智慧財產權侵權損失高達6000億美元,涵蓋晶片、醫藥、能源與人工智慧領域。為回應這種「專利失衡」,美國以關稅、封鎖清單與出口限制三管齊下,意圖限制中國技術的全球擴張。而中國也透過提高自主專利申請與國家創新基金支持力度進行反擊。​

在這場無聲的對抗中,專利不再只是企業競爭工具,而是國家戰略資產。誰掌握了專利,誰就擁有話語權。


專利爭端:從實驗室延伸到法庭

除了經濟層面的關稅制裁,國際專利訴訟戰也愈演愈烈。根據2025年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(ITC)統計,僅上半年報告中涉及中國企業的專利糾紛案件已達11宗,其中7宗與深圳企業有關,涉案產品包括生物醫藥、光學儀器、智能終端與半導體材料。​

這些案件的焦點多集中於「專利重疊保護期(ODP)」與「技術相似性」判定。例如美國法院對Allergan與Sun製藥的專利訴訟,認定部分專利無效,理由是專利權項內容與早期專利重疊。這顯示當前全球專利法律環境日益嚴苛——任何技術細節差異都可能成為訴訟焦點。​

對跨國企業而言,如何在專利策略上取得平衡,既保護創新又避免法律風險,已成為核心競爭力的一部分。


供應鏈重構:科技專利成為地緣戰略籌碼

在特朗普政府再度上台後,美國奉行「製造回流」與「技術主權」政策,並全面審查外國企業的專利依賴狀況。這導致全球供應鏈重組,尤其是晶片、生物製藥與AI核心演算法領域。​

許多亞洲企業為了繞過美國出口管制,被迫將研發中心設於東南亞或歐洲。這不僅改變了技術流向,也影響了專利的登記地與法律歸屬權。專利的地理分佈正在重新定義企業的國際貿易策略。

例如台灣與日本企業為了保持對美出口資格,紛紛選擇在美投資設廠,以符合「美國本地製造」條件。同時,中國與香港則轉向歐盟與東盟市場,尋求區域貿易協定下的新專利認證與保護機制。這場專利主導的供應鏈重構,正在改變全球經濟的均衡點。​


中美貿易戰:從商品關稅轉向專利壁壘

傳統貿易戰以關稅為主,但如今焦點已轉為專利壁壘。美國不僅對中國商品加徵100%的懲罰性關稅,還強化了軟體與AI演算法的出口限制。​

另一方面,中國也釋出「科技自主」信號,大幅增加國家專利局的審查資源,推動晶片製造、衛星通訊與新能源電池的自主知識產權建設。中國2024年專利授權量超過190萬件,佔全球總量近40%,成為世界最大的專利申請國。​

這場專利攻防不僅限於中美,歐盟、韓國與印度亦開始採取本土優先原則,強化專利審查門檻,以鞏固自身科技生態安全。全球貿易體系因此出現分裂與排他化趨勢。


專利藥品與醫療貿易:新一輪焦點戰場

2025年美國宣佈對進口專利藥徵收高達100%的關稅,引發全球製藥業震盪。表面上是貿易保護措施,實際上是針對「專利藥」壟斷權的再談判。​

長期以來,歐美藥企憑藉龐大的專利組合壟斷全球醫療市場,中國與印度則通過「仿製藥策略」及開放專利合作逐步突破壁壘。如今,美國利用關稅武器迫使企業回國設廠,藉此確保「藥物專利與製造主權」不外流。

這種情況凸顯出一個趨勢:未來的醫療創新不僅關乎研發能力,更取決於專利管理效率與法律談判實力。失去專利優勢,就意味著在國際醫療貿易中失去議價空間。


香港與亞洲的專利策略角色

在全球貿易體系重組過程中,香港作為知識產權貿易中心扮演了關鍵角色。其專利審批制度與普通法體系接軌,為亞洲創新企業提供多元註冊與授權平台。​

面對中美技術對峙,香港能夠在「中立橋樑」的身份下促進區域內的專利交易、仲裁與授權合作。這使得許多初創企業選擇在港註冊核心專利,再以外包製造的方式參與國際供應鏈,降低被征稅或封鎖的風險。

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的研發力量崛起,香港的法律制度與國際仲裁優勢,將使其在「專利經濟」時代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戰略地位。


專利戰爭下的未來局勢

智慧財產權與國際貿易的矛盾短期內難以緩解。就當前局勢而言,三大趨勢正在形成:

  1. 專利成為外交談判籌碼:國家層面的雙邊貿易協議中,知識產權條款已成主要談判條件。

  2. 技術脫鉤持續深化:AI、半導體、醫藥等高附加值產業,正進入「區域化供應鏈」階段,專利歸屬將影響市場准入。

  3. 法律戰常態化:跨國專利訴訟與仲裁案件數量上升,創新企業的法律成本不斷增加。

未來十年,專利將不再只是研發成果的象徵,而是國家生產力與貿易主權的延伸。誰掌握專利話語權,誰就決定了國際競爭秩序。


結語:掌握專利,守護你的競爭力

在國際貿易的拉鋸戰中,專利是防守也是進攻的盾與劍。企業若想在動盪的全球市場中立足,必須及早佈局智慧財產權,將創新成果轉化為具法律效力的專利資產。

無論你從事科技、製造或品牌創新,只要涉及新技術或設計,專業的專利顧問都能協助你建立專屬保護網。

如你希望了解如何註冊、申請或保護專利,立即前往 Regeasy.hk,由香港本地專業顧問團隊提供全方位的專利註冊與法律諮詢服務。

讓專利不只是文件,更是你在國際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的武器。



 
 
 

留言


bottom of page